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躬耕笃行 春育桃李——纪念杨春平教授从教四十周年荣休

作者:诉讼法学科 编辑:刘勇 审核人:刘西蓉 发布时间:2023-02-16 浏览量:


2023年2月,杨春平教授将从重庆大学法学院荣休。

杨春平,1958年生,山东苍山人,中共党员教授。2002年到重庆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为本硕博开设《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仲裁法实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尊严与权利保护》《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课程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培养130余名研究生深受师生好评

杨春平教授曾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重庆市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特邀专家委员,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历任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兼院长助理,法律硕士办公室主任,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分工会主席,诉讼法学科负责人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在《法制日报》《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主持与主研科研课题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


 

 

忆与杨老师二三事

吴如巧

我于2010年6月入职咱们法学院,至今算来已和杨老师共事了13个年头。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当初来学院试讲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杨老师和蔡老师坐在台下,我在台上显得有点紧张。可能杨老师看出了我的紧张,就微笑着说,“小吴不要紧张,放开讲。”听了杨老师这句话,我的紧张感消失了大半,顺利地完成了试讲。入职后,杨老师经常关心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建议我多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并鼓励我多发论文,争取早日解决职称问题。平时开学科内的会议时,杨老师也会征求我的意见,让我从年轻人的角度谈谈意见。正是在杨老师的关心和领导下,我个人获得了一些成绩,诉讼法学科也逐渐发展壮大。

近几年学科进了不少年轻老师,在与他们的私下交流中,大家都表达了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杨老师在培养、提携后辈上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杨老师现在光荣退休了,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阖家幸福!同时也请杨老师继续关心关注学院和诉讼法学科的发展。这里再道一声:谢谢杨老师!

 

 

 

宴席渐散,准备赶下一场吧

蔡维力

      听说杨老师去人事处办理退休手续时,他平时随身携带的一个包包被人事处没收了。杨老师当时还不乐意。其实,人家是为他好,因为那包包里装着各种任务和责任,总之是满满的负担。

      杨老师,这个完全可以放下,轻装上阵享受后教授时代的生活。当然,还要请求您珍藏好那个盛满我们情谊的那个包包

 

  

 

杨老师荣休纪念感言

个人到学院工作六年半,已习惯与杨老师等各位长辈和同事相处。学期开始听闻杨老师在本专业群聊里告知荣休,顿时感到非常不舍和惊诧。回想最初接触杨老师,是在我读研究生(09-12年)时。西政研一、研二有旁听研三师兄师姐们答辩的传统,有年就在西政老校区办公楼见过杨老师参加西政民诉专业的答辩。那时候从杨老师的言谈中得出他非常热爱重庆大学法学院的印象。其后我也于15年至重庆大学法学院参加招聘面试,由杨老师指定试讲刑事诉讼法中任选一题,遂于惶恐忐忑中试讲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自己评估试讲效果并不理想,当时已汗如雨下,未料老师们宽待倍至。个人此番应聘,可谓十分侥幸。而杨老师和蔼地微笑点评,更是令我感动。

入职前后,杨老师也多次热情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赠与数种他出版的专著等科研成果,启发我站稳讲台、做好科研。在入职培训期间,杨老师亲身示范,为我们新进教师讲授高等教育法律制度并传授教学经验。入职后,我又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规划,认真观摩不同老师的课程,其中就包括杨老师主讲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杨老师之所以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是与他多年的教学精神、经验和在实务中深耕、钻研分不开的。杨老师讲课声如洪钟,从不用麦克风,虽在大教室也是如此,和学生互动也非常频繁;杨老师讲授课程内容也深入浅出,密切结合他丰富的仲裁、劳动纠纷实务经验。更重要的是,如同刘洋老师所说,杨老师拥有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热爱学生的真心和初心。杨老师还不吝传授教学资料,鼓励我接手今后的课程。回想杨老师这些言传身教,至今铭记在心,钦佩不已。
       在生活中,正如刘洋老师所说,杨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活力的人。多年来,杨老师自驾游历川藏线,饱览祖国壮丽山川。疫情前,个人有幸和杨老师、自正法老师一道前去万盛黑山镇游历。往来二百公里,途中多盘山路、千回百转,均是杨老师亲自驾驶,丝毫不见疲累;在返程中突降暴雨如注,杨老师立即决定加速行驶,从而平安驶出雨云区。在个人看来,这也是杨老师有强韧的意志、果断的精神和判断力的体现。在目的地万盛黑山中,观看磅礴的重庆和贵州遵义群山、天上直至天际的连绵天色和云朵,我不禁感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古往今来国家为维护疆域统一、完整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伟大。杨老师还热爱和善于发现地方本土美食。这些都是杨老师热爱生活、富有活力的充分展现。那次杨老师还带着自老师和我参观万盛景区特设的旅游法庭,也启发了我的思考。和刘洋老师一样,我从杨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余需要慢下节奏来享受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做准备。在这里衷心祝杨老师荣休愉快,畅游山水,享受生活,也能常回重大法学院,再多多教诲后辈老师和莘莘学子们。


 

 

谦谦君子 桃李如春

自正法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2022年底,在疫情的尾声中,杨老师讲完了仲裁法教学中的“最后一堂课”,转眼间,已经到了杨老师退休的时间点。从2020年开始,每当到排课时间,杨老师都会提醒我:“到2023年就不要给我排课了,我到退休时间了。”一如往常,到了排课时间点,我就会打电话征求杨老师上课的课程和时间,没想到这次听到却是杨老师已经从人事处办理完了退休手续的消息,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十分不舍这位令人敬重的前辈,更多的是为杨老师感到开心,因为他终于可以开启自己向往已久的旅行生活,与杨老师相处久了就可知,杨老师热爱旅行,喜欢通过旅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杨老师从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到1978年录取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再到1982年春,开始系统学习法律,走上法学教育科研的工作岗位,其间1985年又前往“法学黄埔军校”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深造学习,这一晃就到了2022年冬,杨老师在法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刚好整整四十年。回顾杨老师的法学教学工作历程,我冒昧用“谦谦君子,桃李如春”将之概括。

  其一,从农村知青到法学教授,杨老师乐于教学,善于教学,把法学教育奉为事业。我进入重庆大学法学院工作后,时常聆听杨老师分享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科研创作和生活经验,自然对杨老师的求学、工作和旅行生活等方面耳熟能详,1976-1978年三年间,杨老师到重庆涪陵明家公社做下乡知识青年,那个年代的初中高中生几乎是边学习、边工作,称之为“学工学农、兼学别样”,既要到学校里学习,又要到农场修路、种地。杨老师在涪陵农村水库主要做宣传工作,写工地战报,既要负责刻蜡纸,又要出稿,又要当编辑,又要油印,又要发行,像什么魏碑、楷书、隶书、草书等,杨老师对这些写法可谓是如数家珍,也难怪杨老师在课堂上写得一手漂亮、精致的板书。

  之所以说杨老师乐于和善于教书,一方面他始终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把培养学生成为卓越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桎梏。杨老师培养人才犹如春天盛开的桃花,可谓是芬芳枝头挂满果。另一方面他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方法与技能,始终把站稳讲台作为教师的头等大事。在“不发表就出局”的背景下,我们时常忘记教师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作为老前辈,杨老师时常提醒我们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才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他时常也和我们分享一些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讲课要如同讲故事一样,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不能低声细语,也不能语速过快;不能背对着学生讲课,更不能从头到尾念PPT等。再以杨老师开设的本科新生研讨课为例,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社会与法、法学体系、法律思维和法律人的世界。让学生用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加上一个星期外出调研身边的法律现象,调查回来后,进行两两对抗,讲述其中调研所呈现的法律元素,再让学生对这些法律元素进行分类,老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形式新颖,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杨老师对学生的并容徧覆和对教学质量的汲汲以求,而他正好也享受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过程。

  其二,从教书育人到科研创作,杨老师讲求务实、严谨,注重学术积累与思想原创。杨老师坚持认为学术创新要有长期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突然有一个思想的火花一闪现,这样才会有好的作品出来,如同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孟德斯鸠创作《论法的精神》,均为长达28年的千锤百炼、长期积累出来的思想结晶。其实,早在1986年读研期间杨老师就有一次学术高峰,创作了譬如《应当制定学术自由保护法》《拘留种种》《保险诉讼的特征》等作品并刊发于《法学季刊》(现为《现代法学》)《中国法制报》(现为《法制日报》),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权观点时至今日都有非凡价值。杨老师求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体现在对学生论文指导方面,每一篇论文都倾注杨老师无数的心血,杨老师指导的论文,不用看是否选题过大、格式不规范、一二级标题表述冗长、有错别字等问题,这些均会为被杨老师提前“消灭”。于我而言,杨老师是我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院内指导专家,每次发给杨老师评审,他都细致、认真、严谨,把每一个有问题的地方一一标出,让我受益良多。

  其三,从驱车旅行到生活相处,杨老师始终是笑脸满面的谦谦君子,开心、豁达一直是他生活的主基调。在生活中,杨老师热爱旅行,喜欢运动,爱好摄影,廖浩老师我俩曾跟着杨老师去黑山谷转悠,杨老师带我俩参观黑山谷的各处景点,吃遍黑山谷的美食,在来回的旅途中,杨老师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全国各地的美景,不要整天待在书斋里,他自己就曾自驾穿越西藏,登上喜马拉雅山。杨老师也曾是一名游泳健将,曾获得无数荣誉,还教了我很多游泳技巧,可惜我愚钝,还是只会一种游泳方法。

我们见到杨老师,第一印象必然是满脸笑容、开心灿烂、谦虚礼让,无论是杨老师担任学科带头人,还是普通教师期间,每年年底的考核和评优,杨老师似乎每次总是“合格”,这里并不是说杨老师不优秀,而是每次考核评优时,杨老师总会说:“把优秀名额留给需要参加考核和评职称的年轻人,我再过几年就退休了,这些对我而言已经意义不大。”他时常提醒我们年轻人,切勿在人前人后论其长短,也在论文答辩时采用玩笑式的口吻教导我们的学生,“论文后记中不要只感谢自己的导师,也要感谢学院及诉讼法学系教过你的老师。”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无不彰显杨老师为人处世的哲理。

最后,祝贺杨老师荣休,祝愿杨老师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旅行愉快。除了醉心于听着民族风的歌曲驱车旅行之外,也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这些小辈,常回来看看,空闲的时候回来聚聚、喝喝小酒,让我们听听您旅途中“奇闻异事”。最重要的是,要常回来看看我们学科的发展,不如意的地方还要多提点,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将前辈们开创的传统延续。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

敬爱的杨春平老师要退休了,非常不舍。虽然我与杨老师认识只有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但杨老师对于教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于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工作永远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于后辈青年教师毫不吝啬的勉励、指点和帮助,都让初为老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十分感谢杨老师,祝您荣休快乐!盼您常回来看看,也愿您的退休生活有闲有趣,喜乐安宁!

 

温润如玉:记杨春平教授

刘洋

       杨老师待人和善,言谈举止具有亲和力,记得刚入职不久的首次诉讼法学科例会上,杨老师就笑盈盈地问询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以他数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启发我如何搞好教学和科研。最令我感动的是,杨老师数十年来始终保持热爱学生的真心和初心,只要利于学生成长的事情,他都乐于身体力行,我想保持热爱学生的真心和初心,是杨老师能搞好教学、当好老师的秘诀吧。杨老师同时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活力的人,喜欢摄影、游泳和旅行,这给年轻老师做出很好的榜样,我们有时候需要把快节奏的教学科研工作慢下来才能欣赏到生活的美好。衷心祝愿杨老师荣休愉快,好好享受“慢下来”的生活,也欢迎杨老师在纵情山水之余常回重大法学院坐坐聊聊,来传承前辈学者的优秀品行、分享退休生活的喜悦与美好。                                                     


 

 

“春”意犹在,“平”生爽朗

周婧媛

       惊悉杨老师退休消息,十分不舍!初到重大法学院时杨老师对我的指导仍言犹在耳;共事时您爽朗的笑容,幽默的谈吐,对专业的精通,对工作的热枕,以及对后辈的关怀深深的激励着我。祝愿杨老师未来的生活愉快,恣情山水!也期待继续得到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不说再见

今天,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杨老师的情景。

那是2022年6月,我刚刚博士毕业来到重庆大学办理入职,一切人和事,于我而言都是新奇的。也许是二十余年的学生生涯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身份的转变,心中对即将开始的新征程充满忐忑与迷茫。但是,很意外,也很荣幸,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遇见了极不平凡的杨老师,杨老师亲切的喊我“小杨老师”,教导我入职前几年的工作重点和职业规划,真诚地与我分享自己的为师之道,告诉我保持热爱学生的真心和初心是教师的根本。作为一名诉讼法学的后辈,何其有幸在职业生涯的最开端遇见一位德高望重且又如此和蔼的前辈,使得那平凡的一天变得难以忘怀。

我入职重庆大学虽已半年有余,但与杨老师的离别始料不及,还未来得及向学识渊博的杨老师好好求教,便获知杨老师光荣退休的消息,无限感慨,万般无奈与不舍……

祝贺杨老师荣休,愿杨老师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也期待能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