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听乡音,访民情—重庆大学“党员先锋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纪实一

作者:周亚军、谢其伶 编辑:李巧 审核人:刘淳 刘勇 杨志杰 发布时间:2022-07-17 浏览量:


2022711-15日,重庆大学“党员先锋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高山村。实践团成员在高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红波、队员陈尧驰、陈诗的带领下,冒着近40度的高温,走村访户,到田间地头,寻访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代表,聆听了他们不平凡的故事,一幅幅乡村振兴图呈现在眼前。

乡音无改,故乡情深


正午的太阳下,谢平在青蛙养殖基地里,以简单的话语述说着对家乡的温情与产业发展的激情。当问及为何返乡投资时,谢平满含感激地说:“很早就有回来发展的想法,只是有些顾虑,害怕成不了规模。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我承包了26亩土地,家乡的路也修好了,这些都给我很大底气,接下来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说罢,他指向远处正在扩建的基地。听着同乡的创业故事,实践团成员谢其伶深有感触,心中涌起反哺家乡的热血,作为土生土长的荣昌人,她也很想毕业后返乡为家乡做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接下来走访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方孝余。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是这位老人给实践团留下的第一印象。方老年轻时凭借良好的商业眼光带头致富,担任村社干部为村里办实事,中年妻患重疾子遇血癌,因病返贫。突遭变故,方老并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紧跟党的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毛主席说过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越是困难就越要奋发图强。现在的政策好啊,我真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我的低保从每月600元逐步涨到每月1480元,市里帮我儿子联系了血源,镇里和驻村工作队又帮助我养鱼养羊,帮助我联系销售渠道,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方老平淡的话语中满含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实践团党员杜江同志真诚地为这位不服输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杜江同志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坚定信心跟党走,学好本领,努力奋斗,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退伍不退色,连理枝同行


在谈到发家致富路时,杨长勇、刘伯菊夫妇露出了腼腆的微笑。一个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一个是勤劳肯干的持家能手,几十年里,两人携手度过了诸多坎坷。“那时候他(杨长勇)在外面打工砸了脚,家里只剩我一个人。开始只养了一头猪,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向政府和银行贷款养殖,目前已经有了一百多头猪和三十多只羊。驻村工作队还开展了畜牧技术课堂,设立了畜牧技术服务热线,养殖过程中我们有什么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实践团真切感受到了这对夫妻由贫困到致富的不易,“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乐观向上,勤劳俭朴。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定信念,付诸实践,总会越来越好”,实践团党员严姗同志感慨道。

夕阳西下,高山村村民的身影仍然在稻田间晃动,继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致富故事。带着对高山村的衷心祝愿,实践团结束了走访行程。几户模范给实践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勤劳质朴,脚踏实地。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品质,高山村的乡村振兴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