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下午四点半,重庆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一群特别的“老师”,他们是来自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们,此行他们将为重大附中的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教学。据了解,这次普法教学活动是重庆大学法学院“为民送法”系列活动的第一弹,重大附中的初一、初二、高一以及高二四个年级共八个班参与了此次普法教学活动。
志愿者老师首先为同学们播放了特别准备的普法短片——《回家》,通过情节跌宕起伏又发人深思的小电影,使大家对青少年犯罪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影片播放完毕,志愿者便引领大家展开对青少年犯罪的讨论。同学们表示,看了这个短片,既感受到了父母对男主角小波的爱,也很庆幸善良的小波能够迷途知返。但感动过后,仔细思考,实际上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接近犯罪的边缘时,并不能像小波一样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大家发表感想的基础上,志愿者以药家鑫一案为例,与大家就自制力应该谴责还是预防进行了深入讨论。
接下来,志愿者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犯罪的原因,不仅以时间为轴向纵向地向大家讲述了各类学说的发展变化,还横向地从自然原因、人类学原因、社会原因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剖析,面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随后,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志愿者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们认为,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是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重因素都十分重要,父母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孩子的问题,引导促进孩子的成长,应和自己的孩子多接触,双向互动,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也才能有的放矢;学校不能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的其他问题置之不理;而社区则应尽可能净化青少年的生活环境。
最后,志愿者们还嘱咐大家,希望大家能偶尔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或者起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坚持自己的底线。“人之初,性本善”,希望大家能怀有一颗善良的心,慈悲之心,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次普法活动圆满结束了。从同学们心领意会的表情中,我们能感受到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当然,这只是开始,长期致力于服务社会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将以此次“为民送法”系列活动为契机,继续为更多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