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下午,重庆大学环境法讲坛第七讲“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在法学院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法学院张梓太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重庆大学法学院黄锡生教授、秦鹏教授、唐绍均教授、王江教授、董正爱副教授等共同参与。本次会议吸引了法学院80余位师生参会。讲座由黄锡生主持。

张梓太从生态法治的本土性问题切入,系统回顾了中国生态法治历史。他认为中国的生态法治建设与国际社会基本同步,同时,环保方针、“三同时”制度等也彰显出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本土特色。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根源于中国突出的社会结构问题、特有的人口环境因素以及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他还介绍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以“1+6”方式推进改革,指出中国本土化生态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指引。随后,他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自然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从生命模式与技术模式、富有生命力的地方知识与民间法、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三方面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倡导我国理应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探寻适合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道路。

在与谈环节,唐绍均从环境法学习方法、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法治建设相结合的关系、通识教育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张梓太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

在提问环节,与会同学就生态法治建设的相关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了充分深入的交流。

秦鹏对张梓太的讲座内容作总结。他认为,张梓太扎根传统文化、辩驳实践难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他强调,研究方法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张梓太的方法论非常具有启发性,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重大环境法讲坛在热烈融洽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