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聚焦  >  学术成果  >  正文

刘金松博士在《当代法学》发表论文《疑罪从无裁判共识及其形成机制的法理阐释》

作者:谢潇 编辑:刘勇 审核人:杜辉、蒋研川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

近日,重庆大学法学院刘金松博士在《当代法学》2025年第5期发表论文《疑罪从无裁判共识及其形成机制的法理阐释》。

文章认为,在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下,疑罪从无裁判依赖的共识及其形成机制具有独特性。比较法经验表明,疑罪从无裁判共识既可以来源于专业法官的精英共识,也可以来源于陪审团代表的大众共识。基于整体本位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以及人民陪审员参审的局限性,疑罪从无裁判主要基于体制化的精英共识形成。合议庭在审判程序中穷尽证据资料和证据方法,并且在证据推理的经验概括选择中进行充分的后果考量,是形成疑罪从无一阶共识的前提,但无权径直作出疑罪从无裁判。疑罪从无心证还需要获得独特的分权式决策机制形成的二阶共识支持。未来,疑罪从无裁判共识要在更深的程度上得到认同,就必须持续推进陪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和审判监管制度改革。该研究对疑罪从无裁判的法理进行了非常深入地反思与分析,对推进疑罪从无裁判共识的形成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