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45年,是当时重庆大学6大学院(文理工商法医)之一,先后由翟晋夫先生、罗志如教授、潘大逵教授任院长,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先生也曾在本院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法学院调出重庆大学,与兄弟院校法学院系组建成立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重庆大学恢复法学专业本科招生,隶属原贸易及法律学院,1998年设立法律系。原重庆建筑大学于1995年开始招收法学专科生,1996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于1992年设立社会科学系,面向全校开设法律相关课程。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法律系,2002年恢复成立重庆大学法学院。

学院拥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培养体系,下设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0个二级学科)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通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学院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聚集了一批法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享有良好声誉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学科建设

学院恢复办学以来,学科建设实现飞跃式发展,被誉为“重大法学现象”。

2000年成功申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2005年建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建成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JM),2009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本科专业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备案二学位专业、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项目、重庆市高校特色专业和“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法学一级学科系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重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进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国家智库)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1名第17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

 

师资队伍

学院通过培育与引进,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92%,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占比71%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学者4人,重庆市“巴渝学者”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2人,重庆市优秀法学专家(优秀法律工作者)4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6人。

教师中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全国性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省部级以上机构专家顾问等职务的达近30人次其中担任全国二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6人教师被聘为中共重庆市委法律顾问1人,重庆市人大立法顾问、立法咨询专家9人,市政府立法评审委员会委员4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基层人民法院咨询专家20余人次,区县党政部门法律顾问10余人次,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余人。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持“行业精英、国家栋梁”的教育使命,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好、基础扎实、熟悉实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建有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设有法学实践教学中心、模拟法庭、案例讨论室,建有《经济法》《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治》《创业与合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合同法》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5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多项主编出版各类专业教材50余部。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60余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庆、四川、广东、贵州、陕西等地建立法学教育实习基地30余个。

学院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托党支部、班级、学生会、社团等拓展第二课堂,打造具有法学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为学生自我提升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多项模拟法庭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本科第三党支部入选了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现有本科生4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留学生10余人,博士后在站50余人。恢复招生以来,已为高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了8000余名毕业生,为各行业的5万余名在职干部职工提供了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服务党和国家法治建设需要。目前,学院已成立北京、深圳和重庆法学校友分会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得到了校友、在职教师及单位团体的捐款支持。

 

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平台强大,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硕。建有“西部环境资源法制研究中心”“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校级科研基地(中心)6个院级科研平台(中心)16个。学院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西部开发法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重庆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建筑法研究会等专委会秘书处。牵头成立“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调研成果《中国大数据交易合规性调查报告》获评“CTTI来源智库精品成果”。

承担了国家级项目9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冷门绝学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30余项、横向课题24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500余篇,其中CSSCI以上论文1240余篇,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0余部、译著20余部。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获得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

 

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支持教师到国外高校访问学习,选派学生到境外高校交流学习。近年先后组织多批学生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短期访学交流。2018年以来,学院辩论队连续年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次参加全球总决赛。在第62届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全球书状综合第一名,刷新了重庆大学自2007年参加该比赛以来的国际最佳成绩,同时也是时隔十五年后,中国赛区代表队再次荣获书状全球第一  

 

(数据截止时间为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