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学院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教育,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能够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各类专门人才。近期学院将陆续推出老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些经验、人生感悟,促进教学相长,质量提升。
教学与科研:教研相长,积累为要
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使命,须臾相关,无法偏废。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有效处理教学、科研两者之关系,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杜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人,在于知识传递,在于精神交往,在于探索真理,这为知识技艺传授和学术研究设定了目标,也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预设了要求。如果能准确把握这一前提,也就能恰当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很多场景下,学术研究成为了一件私密甚至个人精神娱乐的事情,如果不能将学术研究成果、氛围和意识转化为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人才培养的方法、启发探索的标尺、切问近思的习惯,就难免会在知识传递和精神交往中有所偏废,反之亦然。好的研究者,应当是好的教育者。
在日常的教学中,杜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论、规范走向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和中国意识。当谈及学生科研难的问题时,杜老师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个需要激情和技艺的工作,除了要保有“以学术为业”的使命感之外,必须依靠系统有效的学术训练。很多时候,同学们的写作都是“临时起意”“强行起步”,既没有宽厚的知识积累,也缺少恰当的方法论和问题意识,因此也就会陷入无趣否弃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杜老师认为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树立一种明确的意识:研究作为一种必备之能力,适用于一切可见的领域,研究是一切行动最优的开始方式。从经典阅读、研究方法、观察慎思、学术伦理中获得未来工作的方法论,把科研活动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举办读书会:悦读勤思,开阔视野
早在2016年9月,杜老师便开始举办晨光读书会(后更名为勤思读书会),意在通过读书会的仪式感改善阅读体验,增强团队凝聚力。五年来,勤思读书会规模不断壮大,形式不断完备,除了每两周线下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外,还开通运营了“勤思读书会”公众号,用新媒体的方式将同学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呈现出来。长此以往,同学们可以形成某一领域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自觉意识。一直以来,勤思读书会以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以涵养法学素养、开拓视野为导向,注重交叉、前沿、和体系的学术训练,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形成“悦读勤思”的学习氛围,在博览勤思中成长。在谈到是否可以给同学们推荐法学书籍时,杜老师推荐了对他而言具有启蒙意义的两本法学巨作。一本是朱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在中国视野和本土意识愈发重要的今天,这本书依然具有很强的方法论启示;另一本是程燎原老师和王人博老师的《法治论》,这本被评为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的法治巨作纵贯中西,有冷峻恢弘之美,启发读者从历史观和时空角度去把握法学理论,理解法律规范,思考法治前景。
竞赛:锻炼队伍,增进友谊
环境模拟法庭大赛是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赛事。重庆大学六次参加环境模拟法庭比赛,取得3次冠军、1次亚军、1次季军的优异成绩,凸显出重庆大学环境资源法学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从这些年的比赛来看,我们的学生团队总体上处于较高的水准,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历史传统。”这是杜老师对重庆大学参赛队伍的中肯评价。杜老师作为领队或指导老师,为重庆大学参赛队伍取得如此佳绩做出了贡献。当谈到重庆大学参赛队伍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时,杜老师谦虚地将此归功于学院的重视支持、全院不同学科老师在备赛过程中的专业指导、环境资源法学科的优势以及学生团队自身的能力素养。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指导老师或者领队只是发挥引导服务的作用,重要的要是激发学生团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统筹协作水平,将比赛与学习、合作与友情深度融汇。
“锻炼了队伍,增进了友谊”,这是杜老师对于这个比赛的真切感受。杜老师认为环境模拟法庭比赛聚焦当前生态环境司法中的前沿和疑难问题,与我国环境司法发展保持同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往返于环境资源法理论和环境司法原理、裁判技术之间,感受新社会情势下司法的发展与创新。在紧张的比赛准备和进行过程中,能够极大磨炼同学们的意志和能力。此外,通过与全国代表性学校的交流切磋,在法官和律师面前展现水平,绝大多数同学把握住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多同学去了会更高的平台寻求进一步深造,也有很优秀的同学在比赛中获得了司法实务部门或者律所的青睐,即受到了高度褒扬也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杜老师对此快慰地说到:“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磨练耐心,能与同学们一起从环境资源司法实践中收获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就很满足。”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到加入环境模拟法庭大赛队伍的条件和要求。杜老师表示,专业基础扎实,辩论能力突出,团队协作能力强,这些是选择队员的基本要求。最后杜老师寄语法学院的同学们:“把阅读的兴趣与正视自身的发展、正视时代的命运、正视社会的前景这一使命感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浩瀚星云中游刃有余,攀登高峰。”
【人物简介】杜辉,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研究员等。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学、治理与法治理论方面的研究。
采写者:法学院第四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学员 彭松、卢亚雄、叶倩